校办产业党总支、后勤保障部与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联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清风正气”实践教育活动

时间:2024-05-28浏览:11

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全面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廉洁自律,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校办产业党总支、后勤保障部与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于524日至25日联合组织党员前往平谷冀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河北省遵化市沙石峪陈列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清风正气”实践教育活动。

北京平谷冀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平谷区山东庄镇桃棚村,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也是平谷区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抗战时期,英勇顽强的平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抗日根据地,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与日寇斗智斗勇,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和传奇人物。

524日上午,在红崖洞前宣誓广场,面对鲜红的党旗,党员同志们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表达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重温入党誓词后,党员同志们还开展了廉洁誓词宣誓活动,“我宣誓: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事业……”,誓言铿锵有力,时刻提醒大家将纪律意识、廉洁意识刻印在心。

在崎岖蜿蜒的抗战小路上,大家追寻先辈的足迹,体验用扁担挑运物资、背篓背送物资,深刻感受烽火硝烟环境下革命先辈的艰辛和不易。在红歌台,党员同志们整齐列队,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团结就是力量》,铿锵的旋律在山谷回荡,唱响对党和祖国真挚的热爱。

在红谷主题教育馆,党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入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红色文物、一个个感人故事,诉说着当年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不易以及革命先烈为抗日救国,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对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红色大讲堂”,邀请原平谷区委党校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孙维华作《纪律致胜》专题党课报告,孙老师的报告语言朴实生动,内容深入浅出,党员同志们既学习了革命先烈严守群众纪律、宁可挨饿受冻不拿百姓一颗杏、不进百姓屋的先进事迹,同时又聆听了抗战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反击敌特份子,坚决清除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的情况介绍。对照正反面典型案例,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要筑牢信仰之基、绷紧纪律之弦,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坚决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525日上午,大家来到遵化市沙石峪陈列馆参观。沙石峪村在解放前是一个“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的穷山沟,老百姓过着“野菜枣糠填肚皮,数九寒天没棉衣”的悲惨生活。这里缺水少土,净是石头,故起名为沙石峪。解放后,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沙石峪人民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是在石头缝里取土,青石板上造田,一块一块造地,一直坚持到现在,已在青石板上造出800亩梯田。1966429日和196725日,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陪同外宾访问沙石峪。周总理高兴地称沙石峪人民为当代“活愚公”,称沙石峪村为“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

“越是贫苦的地方,人们的干劲越大。你们这种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很值得各地学习效仿,你们才是当代的活愚公。你们能够把贫穷的家乡改变得这样好,在中国还是少见的,正好作为我们的大学校嘛!千万记住,要让愚公精神代代相传啊!”这是1966429日周恩来总理视察沙石峪时的指示,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生动的讲解。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党员依次参观“立下愚公志、深山展宏图”、“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热情的关怀、殷切的希望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等展厅,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旧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沙石峪人民愚公移山、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历程和感人事迹。近距离感受了沙石峪人民不畏艰难、“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精神,深刻感悟到了共产党人深厚的为民情怀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常怀廉洁之心、弘扬清风正气。此次活动既是一次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也是一次党纪学习教育,产业和后勤的广大党员同志心灵受到了洗礼,思想受到了深刻教育。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矢志不渝地践行初心和使命,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和党性锻炼,特别是要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自觉遵守党纪国法。